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社 發表時間: 2021-08-07 10:21
裝車發貨 車間內,工人為商品張貼快遞單號 車間忙碌的場景 直播帶貨推銷商品 檢查打印好的快遞單號 工人制作木制加工品
盛夏的午后,走進定陶區張灣鎮灣子張村,沒有想象中的午睡小憩,入眼皆是繁忙,一輛輛快遞物流貨車穿梭于村中大街小巷,一間間廠房里工人們正忙碌制作著木制加工品,各種各樣的成品、半成品、加工材料、包裝箱有序地擺放在一側,一張張打印好的快遞單放在桌子上,即將發往全國各地。
灣子張村緊抓農村電商高速發展機遇,村民積極“觸網”,借助木制加工,撬動一個大產業,逐漸成長為全國最大的布藝板凳生產專業村。
“灣子張村幾乎家家戶戶從事著木制品加工相關工作,其生產的布藝小板凳約占據全國80%的市場,甚至有些產品還賣出了國門。”張灣鎮鄉鎮干部陳默說。
楊俊紅是村里比較早建立擱板加工廠的農民,也是村里最早接觸電商的一批人。曾在外地打工的她,在2009年回鄉和丈夫李紅利一起做擱板加工,這對吃苦耐勞的夫妻沒過兩年,就在村東頭建了一處隔板置物架加工場。不斷擴大規模的楊俊紅發現了一個問題:產量越來越大,銷路和需求就越來越大,每次她開車到菏澤市區送貨后,都要頻繁打聽銷路。看到別人在網上嘗試買賣東西,他們兩口子就動了開網店的念頭。
2012年,楊俊紅在淘寶上瀏覽商品發現布藝板凳銷量火爆,便買來研究,她發現布藝板凳構造簡單,方便易學,不易損壞,就萌生了做板凳的想法。于是,在淘寶申請了一家店鋪,開始她們的第一條布藝板凳生產線。
一段時間后,布藝板凳不僅增加了店鋪流量,銷量更是與日俱增。楊俊紅做板凳的勁頭更足了,在板凳款式上也從模仿別人轉為自己研發,開發出了一系列板凳,有穿上毛衣的實木凳、輕巧方便的懶人沙發、可折疊變形的靠背椅,還有圖案可愛的換鞋凳……
2015年,楊俊紅的店鋪第一次參加“雙十一”,當天,她的店鋪訂單就突破了5000件,銷售額達到了十幾萬元,一天的凈利潤比她外出打工一年掙的還要多。于是,“板凳姐”的名頭響起來了。
在“板凳姐”的帶動下,灣子張村實體店如雨后春筍般誕生,并先后引進圓通等多家物流公司,暢通產品運輸渠道,解決了農村電商“卡脖子”的物流問題,通過板凳,很多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。
村民張海舟是文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,也是創意工藝品合作社的社員之一。他的妻子患有心臟病,常年吃藥,之前家里欠了近10萬元的外債,巨額醫藥費把這個家庭壓得喘不上氣來。在楊俊紅的幫助下,張海舟開始嘗試通過電商發家致富。張海舟沒錢起步,楊俊紅便借錢給他;張海舟不會用電腦,楊俊紅手把手教他;楊俊紅還帶著他去購買價格低、質量優的原材料,把自己的客源介紹給張海舟。在楊俊紅的幫助下,張海舟不僅干得風生水起,還成立了公司。
返鄉創業的“北大哥”張超、快遞出身的“圓通妹”史玉雪、返鄉創業大學生李東明……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電商大潮中。隨著村民電商越做越大,張灣鎮黨委政府和灣子張村黨支部也順應當地電商發展新形勢,用活政策,及時介入,抓人才、搭平臺、搞培訓、做服務,第一時間在資金、技術、場地等方面給他們提供幫助,極大地促進了灣子張村電商產業的發展。
據介紹,目前,電商產業在灣子張村發展得如火如荼,全村擁有47家木制品生產加工企業,160多家電商戶,全村一年的銷售額達到3.2億元,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布藝板凳生產專業村。
文/圖 記者 劉衛國 王振宇